颐和园是皇家山水园林,其中水是指昆明湖,而山自然是指万寿山了。万寿山上林木密布,殿宇林立,可以这么说,颐和园主要游览区域基本上都是在万寿山。晴空下,万寿山和佛香阁倒映在蔚蓝的昆明湖水中,美不胜收!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是游人们必经之处。
明弘治年间,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山前建园静寺,清乾隆十五年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在园静寺旧址上修建了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为万寿山。并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两坡舒缓而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建筑群依山而筑,而现存的是英法联军烧毁后慈禧重新建造的。
从远处观看,这个建筑群确实如介绍所说: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
万寿山位于海淀区颐和园,是一个去了颐和园,肯定会去的景点。这里有著名的佛香阁。在山上,可以远眺颐和园的优美风景。山不高,老人和小孩应该也是可以爬的。从山上望到昆明湖和颐和园景色,会觉得爬山特别很值得。
万寿山为燕山余脉,高约60米,前临昆明湖;元朝名瓮山,湖名瓮山泊。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颐和园的“定湖神山”。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
众香界的这座牌楼是颐和园中保存的为数不多的乾隆时期建筑。听说正是因为它身披黄绿琉璃瓦,才能逃过英法联军的焚烧之灾。中国的传统牌楼是没有门的,但是刘立牌楼却有独一无二的红色大门,很是少见。万寿山属燕山余脉,山上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