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景名胜 >> 风景名胜资源 >> 正文 >> 正文

黔东南州六措施筑牢生态屏障推进自然保

来源:风景名胜 时间:2025/6/24

自然保护地是对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区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价值的自然及文化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或海洋区域,通过法律及其它有效方式划出一定面积予以法定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为加快做好自然保护地管理建设,黔东南州以自然保护地作为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进一步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守好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推动我州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做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系列工作。自年12月开始,我州按照国家和省级相关要求启动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特别是今年5月以来,我州已先后完成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再完善成果及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预案成果的编制工作,相关成果已上报国家林草局审查。通过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编制工作(含风景名胜区)不仅将彻底解决我州自然保护地空间交叉重叠、边界不清晰等历史遗留问题,也将解决较多现实冲突问题,缓解保护与发展间的矛盾,从一定程度上将我州自然保护地从沉重的历史包袱中解脱出来,轻松上阵。但考虑到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成果审批所需时间长及成果修改的反复性等因素,我州应该集中优势力量持续做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系列工作,实现不断优化我州自然保护地范围和布局的目标。

二是加强全州自然保护地日常管理与建设工作。自然保护地既不是无人区,也不是都市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对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促进意义。我州在持续做好自然保护地问题整改销号工作的同时,加快推进风景名胜区等尚未编制总规自然保护地的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做好自然保护地内资源科学开发利用工作的服务与保障工作,严格按照各类自然保护地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管理保护工作,确保各类涉自然保护地建设项目能合法合规落地。

三是拓宽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目前,我州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单一、方式简单,只有部分景区景点依托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有限的经济效益,但整体生态产品供应能力不足。在当前“双碳”的大背景下,自然保护地在拉动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此我州将进一步增强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人员配置,其从繁重的日常性、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好管理机构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各地创新自然保护地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提高生态产品供应能力,为全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9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